从“国门卫士”到“健康守门人” 青岛艾竹集团栾宏杰深耕食品配送20载

“在部队时我们守好国门,现在我们要为老百姓守好‘入口关’。”从军营演训场到商海竞技场,从开装甲车的士兵到胜任国企、民企负责人的“六边形战士”,青岛艾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栾宏杰多年来专注食品综合配送行业,抓住“菜篮子工程”风口,不断扩大自己的产业链条,目标要将真正健康无公害的食品,送到越来越多老百姓的餐桌。近日,记者走进青岛艾竹集团,探寻栾宏杰的转型创业之路,作为一名军创企业家,他是如何一步步在食品领域书写责任和担当。

栾宏杰要把更多健康食品送到老百姓的餐桌。
●2003年,我决定下海创业,而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的青岛,成为了我创业路上的第一站。
●我要做贴近民生、需求量比较大的行业,于是选择了“食”的行业,决心集中精力做大食品市场。
●我们一开始对外的承诺就是,出现一切食品安全事故,我们公司承担全部责任。这个承诺,也逼着我们拧紧链条,建立基地和工厂,实现食品生产全程可追溯。
●未来,我们企业将扩大集采范围,助力农户扩大农产品种植面积,让农户的腰包鼓起来。
——栾宏杰
下海创业
青岛成为创业路上的第一站
1981年10月,17岁的栾宏杰正式参军入伍。虽只在部队待了三年,但在栾宏杰看来,这三年,是他人生中成长最快的一段时间。“当兵这几年,正是我形成世界观的时候,部队的培养给了我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在思想上,我积极上进,看事物有政治高度;在行动上,我形成了雷厉风行的作风,说了就得干,没有完不成的理由。这些都是我日后创业路上宝贵的财富。”栾宏杰说。

青岛艾竹集团农业基地里种植的无公害西红柿。受访者供图
1984年,栾宏杰从部队退役,被分配到国企五常电表厂工作,一干就是十多年。在此期间,他从一名基层员工做起,直至1992年全民所有制改革后,他开始负责企业的全面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不断涌动,栾宏杰所在的国企也迎来巨变。终于在2003年,栾宏杰决定顺应浪潮,下海创业,而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的青岛,成为了他创业路上的第一站。
由于在国企摸爬滚打多年,栾宏杰积累了不少运营管理经验,来到青岛后,栾宏杰曾在多个民企做过管理工作。但不满足于此的栾宏杰,在感到时机成熟之际,决定要干一番自己的事业。
“我要做贴近民生、需求量比较大的行业,于是选择了‘食’的行业。”在栾宏杰看来,食品行业永远是朝阳产业,“只要每天太阳出来了,人们就要张口吃饭,永远不会停止。”就这样,栾宏杰选择了食品集采行业,于2008年正式注册青岛艾竹集团有限公司,决心集中精力做大食品市场,做大“蛋糕”。
“食”字当头
抢抓“菜篮子工程”建设风口
在国企工作的经历,让栾宏杰养成了对社会最新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尤其是分析国家新出台的政策。而“菜篮子工程”,正是栾宏杰创业初期的一个重要抓手。
据悉,“菜篮子工程”是为了缓解我国副食品供应偏紧的矛盾,由农业部提出的国家级工程。其初衷是确保城市居民能够购买到新鲜的蔬菜,并推动城乡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农副产品流通,确保老百姓的餐桌丰富多彩且稳定可靠。
彼时,“菜篮子工程”正在全国兴起,不少集采企业都说自己做的是“菜篮子工程”,在激烈的竞争之下,该如何脱颖而出呢?栾宏杰的秘诀就是做差异化竞争,“我观察到,当初市场上的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所以,我决定从食品质量抓起,而且要从源头抓质量。”栾宏杰说,“我们一开始对外的承诺就是,出现一切食品安全事故,我们公司承担全部责任。这个承诺,也逼着我们拧紧链条,建立基地和工厂,实现食品生产全程可追溯。”栾宏杰围绕“菜篮子工程”梳理出一条食品供应产业链,首先创建蔬菜种植基地,然后建设净菜加工区、食品园区、预制菜加工厂……完成了产业升级和食品安全的最大化保障。
此外,以青岛艾竹集团的模式为蓝本,栾宏杰参与制定的“肉类追溯体系”被商务部在全国推广,他参与制定的城阳肉食市场“四六”管理协议被国家工商总局推广为“基层管理达标模式”。标准的制定,既是对整个行业的规范,同时也对企业自身有了更高的要求,“我要做标准的制定者,但前提是,你自己必须要先达到标准,然后才能要求别人。”栾宏杰说。
脱颖而出
靠着军人斗志熬过一个个坎
这些年来,栾宏杰的创业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讲到过去经历的一个个坎时,栾宏杰甚至一度哽咽,在他看来,如果没有在部队练就的军人斗志,他也不会坚持到现在。
创业初期,栾宏杰的理念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那也是他创业路上首个难熬的时期。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栾宏杰每天天不亮就开始往外发货,“忙的时候,我几乎一宿睡不着,第二天还得筹集货源,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
商海中突如其来的坎坷曾让栾宏杰的企业遭受不小的打击。“不到一年时间,仅原料我们就损失了20多万元。当时仓库里还有近1000万元的产品没销售出去,我们只能看着它们慢慢变成临期产品,太心疼了。”栾宏杰回忆道。
“我来青岛创业已经20多年,见证了大大小小的企业消失,但我到现在还在坚持,说明部队给我培养的这种抗风险、抗打击的能力,依旧在起作用。”正是靠着不屈服的精神,栾宏杰熬过了一个个的坎。如今,青岛艾竹集团已成为青岛市“菜篮子工程”暨“阳光食品工程”第一批供应商,为大专院校、部队、大型企事业单位等提供服务。栾宏杰还组建了一批链条式企业,经营范围涉及农副产品初加工及冷链物流配送服务,打造了蔬菜种植基地、蘑菇种植基地、净菜加工厂、食品加工园区等。此外,他还进军进出口贸易行业,成立海南艾竹进出口贸易公司,产品有冷冻蔬菜水果、脱水蔬菜水果等。
退而不休
让更多人吃上高品质农产品
虽然栾宏杰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但他依旧没有要退休的想法。“我们在部队时守好国门,现在我们要为老百姓守好‘入口关’。”这些年来,栾宏杰带领企业不断在食品领域发展,早已深深爱上这个行业,“因为它贴近民生,我们企业的食品安全有保障,服务的人越来越多,受益的人也越来越多,这本身就是一种为人民服务。”
在栾宏杰看来,随着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食品配送行业的未来大有可为。“我相信,只要我们能源源不断向市场输送高标准的产品,就不会掉队。这也是我们食品人的责任。”栾宏杰自信地说。随着企业越做越大,服务的客户越来越多,栾宏杰坦言,自己的压力也在倍增,“生怕服务不好,由此逼着企业更加严格地完善食品安全链条。小到卖农药、种子的商户,大到供应食品的商家,全部都要整合进企业的监管链条,我们要求从源头进行严格把关。”栾宏杰说。
正是栾宏杰对食品品质的严要求,也倒逼着种植户更加注重农产品的品质,从而让农产品能卖上个好价钱。“农产品品质提升了,价格自然就会上来。未来,我们企业将扩大集采范围,助力农户扩大农产品种植面积,让农户的腰包鼓起来。”栾宏杰坚定地说。
来源|(除署名外)青报全媒体/观海新闻记者 栾丕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