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这地有妙招儿
2025-05-22 12:40:00
阅读量:0
“感谢上海银行给我们的建议,通过便利化政策扩大境外融资额度,满足了我们后续创新研发所需的经费开支,经营压力大大缓解。”某生物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这位负责人口中的“便利化政策”即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政策,该企业是国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积极推进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业务主体扩围,持续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加强资本项目服务金融“五篇大文章”特别是科技金融大文章能力的受益者。在国家外汇局指导下,国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致力于按照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要求,积极贯彻落实和出台推动包括科技型企业在内的各项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政策,加强跨境投融资“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科学把握资本项目开放的时度效。
简政放权
降低科技型企业跨境投融资成本
前述生物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专注于开发创新的肿瘤免疫疗法,具有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资质。上海银行综合考虑企业长期发展成本等因素,向企业推荐专精特新企业外债便利化政策相关服务。随后,上海银行积极与国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沟通相关政策细节要求,同步辅导企业提交相关外债签约登记材料。两周之内,企业完成外债签约,获得1100万元人民币外债额度。据《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国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从2023年起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纳入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主体范围,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可在不超过1000万美元额度内根据实际经营需要自主借用外债。净资产规模较小的专精特新企业也无需考虑净资产、“投注差”等因素,只需符合外债便利化试点政策主体资格,即可获得等值一定额度的外债,并自主借用。该项政策扩围后,2024年以来,上海有8家科技型企业办理9笔试点业务,助力加快自身创新发展。非金融企业赴境外上市、外籍员工参与境内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等外汇业务登记“放权”给银行办理的试点政策,方便了科技型企业获得境外资本市场融资,助力科技创新引才。国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已为6家红筹科技型企业A股上市办理外汇登记,并逐步完善红筹企业A股上市后所涉股权激励、股东减持、回购等事项全链条管理,为核心科技企业通过境内市场获得人民币融资提供有力支持。自上海率先推出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以来,QFLP试点成为境外投资者进入国内市场参与境内股权投资活动的重要创新渠道,并在多地成功复制推广。2023年,国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将QFLP外汇管理试点区域由临港新片区扩大至上海市全辖,并通过对QFLP试点规模实行余额管理等改革举措支持科技型企业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目前,已有6家QFLP机构完成余额管理新模式下的外汇登记,境外投资者可在登记额度内自由汇出、汇入本金参与试点基金的申购与赎回。“上海QFLP试点工作采用‘一门式受理’方式,做到‘即申报、即受理、即评议’。国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注重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支持金融新业态健康发展,推动QFLP试点政策提质增效。上海QFLP主要投向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环境保护、新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高端制造等高新技术领域,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领域投资占比超四成。”国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相关人士介绍说。
先行先试
向科技型企业释放政策红利
为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国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在前期出台支持临港新片区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政策的基础上,从2024年初起将多项高水平开放政策扩围至上海市全辖,有效降低了包括科技型企业在内的经营主体跨境投融资成本。辖内银行办理外债登记区域扩围后,目前共办理外债签约(变更)登记近600笔,包括为科技型企业办理80余笔。2024年以来,辖内银行共为5家科技型企业办理境内企业境外上市首发增发外汇登记,支持企业通过境外上市共募集资金近3亿美元。国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指导辖内银行将更多诚信合规的优质企业纳入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尤其是对于包括科技型企业在内的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的优质企业,尽可能实现“应纳尽纳”。截至3月末,上海地区共有39家银行、828家优质企业参与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累计办理高水平便利化业务37.41万笔,合计金额达2124.45亿美元。同时,国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持续聚焦新业态、新模式,致力于促进科技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其辖内某金融租赁公司通过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设立的特殊目的公司(SPV),以算力中心设备为租赁物,为在新加坡注册的算力运营企业提供支持。国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为该金租公司办理了融资租赁对外债权登记,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此外,国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还加大对上海地区科研资金跨境调拨需求摸排力度,以高水平开放推动科研领域高质量发展。今年,国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发布《上海市“科汇通”试点业务实施细则》,便利外资非企业科研机构开办资金入境及使用,进一步鼓励外资在沪设立非企业科研机构,符合条件的非企业科研机构可参与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政策。
升级迭代
提高跨境资金运营管理效能
随着跨国公司跨境资金运营管理政策不断迭代升级,国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始终聚焦政策实效和银企主体的切实感受,加强政策评估和市场沟通,以更大力度助力总部经济发展。为贯彻落实国家外汇局关于在10个试点地区优化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的决策部署,今年1月,国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印发《上海市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管理规定》,将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政策升级至“3.0版”(以下简称“高版本资金池‘3.0版’”),进一步便利跨国公司利用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跨境资金运营管理效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新政出台后,得到银行和企业积极反响。作为中国领先的CMOS图像传感器和显示驱动芯片设计公司,某电子(上海)有限公司第一时间通过农行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向国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提出了资金池升级申请,预计相关业务的落地将进一步提升该企业可集中管理的外债及境外放款额度,使集团资金统筹管理效能得到有效提升。作为该企业首家合作商业银行,农行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长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包括跨境结算和融资服务等在内的服务,并依托自贸区内创新政策和自贸账户功能,为其办理了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资金池,通过资金池实现境内成员企业外债额度及境外放款额度的集中管理,使企业可在额度内实现境内外成员企业之间的资金统筹管理。据了解,上海市原存量5家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企业直接适用高版本资金池“3.0版”。国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将规范有序开展高版本资金池“3.0版”试点业务,积极推动政策红利惠及更多科技型主体。国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还大力支持科技型跨国公司在上海自贸区设立资金管理中心,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有业务需求的跨国公司根据自身经营规模和管理需要开展跨境资金池业务试点,集中运营管理境内外本外币资金,开展资金归集和余缺调剂、经常项目资金集中收付和轧差净额结算等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