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评论|以“办实事”为笔,绘就山东民营经济新画卷
今年以来,山东各地紧扣“我为民企办实事”主题,聚焦企业“急难愁盼”,用一项项“精准滴灌”的服务、一次次“雪中送炭”的帮扶,书写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答卷,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办实事的核心在于精准施策,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企业需求千差万别,只有把“企业要什么”作为第一信号,推动政策从“政府端菜”转向“企业点菜”,才能让政策红利真正转化为发展实效。新泰市瑞泰玻璃因土地性质限制面临扩产困境,当地创新推出工业用地“先租后买”模式,既盘活了闲置土地,又降低了企业初始投入,让“沉睡”的资源与“急需”的扩产需求精准对接。菏泽市成武县则聚焦“项目落地慢”的痛点,通过“腾笼换鸟”盘活闲置厂房,为山东宜度新能源项目“量身定制”落地方案。从土地平整到手续办理全程跟进,仅用4个月实现量产,创造了远超行业平均周期的“成武速度”。这些实践启示我们:服务企业要将政策细化到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让每一项扶持都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实效。
办实事的关键在于全程护航,构建全周期服务体系。民营企业的成长之路,从初创到壮大,每个阶段都需要悉心呵护。巨野县对山东伯雷流体控制设备有限公司的帮扶,堪称全周期服务的典范。项目落地前,政府组建专班提前介入环评审批;新厂区投产在即,面对电力接入难题,当地政府部门一边协调供电所紧急规划线路,一边动用镇财政资金采购电缆。一件件扎扎实实的行动,为伯雷流体铺就了从县域工厂到全球供应商的进阶之路。更值得关注的是,山东将“全周期服务”经验固化为省级制度。《山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明确“建立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定期发布行业共性问题清单”,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再感到孤立无援,而是有了坚实可靠的后盾。
办实事的实效在于流程再造,以政务效率撬动市场效能。政务服务的“效率指数”,直接关系企业的“发展指数”。只有以“刀刃向内”的改革推动流程再造,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从口号变为现实,才能为企业创造高效便捷的发展环境。济南“政策计算器”智能平台在160多万条政策中为企业精准匹配,并列出其可申请的每一项政策以及资金数;临沂“综合查一次”改革,将多部门检查整合为“一次上门”,全市涉企检查联合检查率达57%以上……这些实践的共同本质,是构建“企业需求牵引、政府服务响应”的适配机制,以政务服务的“加速度”换取市场发展的“高效能”,使政务效率的每一次跃升,成为市场活力释放的重要推力。
让“解题思维”升级为“制胜思维”,使“短期帮扶”转化为“长效赋能”。山东把“实事”办到企业心坎里,把“服务”融入发展血脉中,绘就山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画卷。(文/林伟)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