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温日记 | 沿着良渚先民足迹,做个在旷野中漫步的工作者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方涛 吴思娴 通讯员 摇慧敏
出发前一天,同事一再告诫我,公园全程暴露,要做好一切防暑措施,“别到时候你先晕了。”
7月16日,我们来到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一下车,眼前是一望无际的草甸,突然想起电影《普罗米修斯》中机器人费法的那句经典台词:“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
在公园的南门访客中心,我们遇到了一位日常在旷野中穿行的女孩——95后良渚文化社教专员温青青。

温青青的办公桌
由于到的时间尚早,我们先在办公区小坐。温青青的办公桌面干净整洁,除去日常办公用品外,两盒藿香正气水格外显眼,这是这份工作的标配。
天气预报显示,当天杭州最高气温达到38摄氏度,但当我在日头上站立不动,5分钟就觉得头有些晕,热气顺着裤管爬了上来,一摸,裤脚都是热的。
一趟户外单程讲解时间通常需要一个半小时。而最忙的时候,温青青一天要接待三四拨游客。
【1】
2019年5月,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遗前的两个月。温青青申请成为一名良渚文化社教专员。算起来,她已在这个岗位上度过六个年头。
作为中国大型土遗址的代表,良渚古城遗址最大的特点就是露天开放,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按照“保护第一,最小干预”“真实可逆” 的原则,充分尊重了遗址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保护有效性,全面地展示良渚古城遗址的文明特征、价值内涵。
为了让更多游客了解到良渚文化的魅力,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除了极端天气,全年开放。这也意味着,寒来暑往间,良渚文化社教专员在“旷野”中行走时,需要克服一年四季的自然变迁。
“冬天还好,可以在里面多穿些衣服御寒。最难熬的还是夏天。记得前年夏天最热的时候,连续多日高温,一趟下来差不多要喝两瓶水——出汗量太大了,回到办公室,整件衬衫都是湿的。”
夏天也正是蚊虫最活跃的时刻,温青青至今还记得,自己一次在野外被叮了一个大包,脚背肿得,鞋都穿不进去,这种情况,她和同事们几乎都遇到过,青草膏、风油精自然也成了工作中的常备之物。
上午11时,一天中最热的时段,来了一拨游客。我们一起,感受了一趟辽阔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户外讲解工作。
【2】
一走出办公室,热浪扑面而来。
遮阳帽、长袖衬衣、黑色西装裤和皮鞋,这是良渚文化社教专员的标配,把能包住的皮肤都包住,相比追求露肤的透气,更重要的是不被晒伤。观光车停下,温青青娴熟地给每位游客递上遮阳的草帽和矿泉水。
汽车发动,迎面吹来的风都是热的,没有一丝凉意。
第一站我们来到良渚古城遗址的南城墙。良渚文化时期城墙的垫石层、堆土层、生活废弃堆积层……通过一段土层剖面,就可以清晰而直观地直面数千年前良渚人生活的实况。
包裹得“全副武装”的游客,跟着温青青的讲解移动前行。

温青青在讲解中
遗址内种满了水稻,以更好地复原良渚人的生活状态。同时,水乡泽国的良渚河网密布,舟楫历来是良渚人的重要出行方式。水汽蒸腾之下,遗址宛如一个巨大的“蒸笼”。
“昨天我上莫角山,站了十多分钟就受不了了。你小心点。”
温青青口中的莫角山是良渚时期王权与信仰的中心,还是杭州第19届亚运会圣火火种的采集点。
这是良渚人用沼泽地里采集的淤泥,以草裹泥、黄土版筑,最后用纯净黄土堆积覆盖,搭建出的一个巨大人工平台,面积约30万平方米,在胡夫金字塔建造之前,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建筑。
沿着漫长的木质阶梯拾级而上,你能明显感到温度的上升。由于地势最高,又毫无遮挡,莫角山顶也成了整个遗址最热的地方。
为了让游客更清晰地感受良渚文化曾经的宏伟壮丽,山顶处还有一座良渚古城城址区的铜铸模型,将良渚古城宫殿、内城、外城的结构精细刻画出来。
走上模型,凉鞋烫脚。当我拿起手机拍照时,突然,屏幕上跳出一行字:
“iphone需要降温。”

记者手机
【3】
“种满狼尾草的,代表着良渚人的生活区域;水稻用来标识良渚水系河道;宫殿区房屋有一部分用石子标识;在南城墙处则一段是用杜鹃花标识的……”
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工作的六年,温青青早已对这里的一草一木无比熟悉。
行程的最后一站是反山王陵,与莫角山宫殿仅一河之隔。如今,我们在良渚博物馆里看到的大多数玉器都出土于这座规格极高的墓葬区域,其中,还包括了“玉琮王”“玉钺王”两件国宝级文物。
从城市建设到王权象征,再到墓葬遗迹。一个半小时里,跟随温青青的脚步,游客们仿佛跨越时空,看到了良渚人的一生。那群在水稻田里悠闲漫步的白鹭,它们的先祖没准就见过曳舟而过的良渚先民。
结束讲解后,几位游客的草帽早已不戴在头上,而是成了手中不停挥动的“扇子”,不约而同地,大家都对这场沉浸式讲解表示感谢。

温青青
对温青青而言,这也是一天工作中最有获得感的时刻。她告诉记者,尽管她日复一日地介绍着良渚文化,但每天面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互动和体验。
送完游客,温青青娴熟地驾驶观光车,带我们回到办公室。脱掉遮阳帽,汗水已将头发沾湿在额头。
擦汗时,温青青还在夸良渚:尽管夏天很热,但良渚四季景色各有不同,在户外拍照真的很出片!她建议,如果没有来过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一定要找机会,来一趟。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