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军前海军舰长吕礼诗接受《环球时报》专访:台湾军购买来“心酸与空虚”
台军号称“史上最长”的“汉光”演习实兵演练7月9日至18日展开。此次演习动员了2万多后备力量,并首次进行“城镇韧性演习”。此事引发岛内外的关注,10日《环球时报》记者就“汉光”演习采访了台军前海军舰长吕礼诗。去年,吕礼诗到大陆参观珠海航展,一句“我们中国”让“台独”分子破防。

军演完全背离合理与现实
环球时报:这次“汉光”军演投入了大量兵力和武器,你认为这些变化反映了赖清德怎样的战略意图?
吕礼诗:“汉光”演习应该是跨域联合作战形态。所谓跨域,也就是跨越陆、海、空、太空、网络与电子频谱6个领域。但截至目前,大家看到的其实都是开放给媒体采访的,究竟有多少兵力,我们并不知道。如果以时间来讲,的确比以前长得多。我认为赖清德真正的意图,是要展示给美国看所谓“自我防卫的决心”。
演习最重要的是想定必须合理,而且能够结合现实,但“汉光”在这两方面完全背离。现在作战形态已经变成以无人机为主,即第一视角无人机以一种自杀的形态进行攻击。而我们10日看到的是台军早上进行M1A2T坦克射击,这种武器连美军自己的陆战队都已陆续淘汰。
再说想定方面。10日早在淡水河上,台军拉上各种汽油桶,说未来可以阻绝解放军的供给。但解放军是这样准备的吗?从近年来的台海演习可以发现,解放军真正的登陆演练应该叫作“多层双超”。也就是说,其未来的作战形态,一定是一开始进行大规模电子干扰,接下来就是今年“海峡雷霆”演习中看到的火箭弹攻击,包括攻击重要军事设施以及基础设施,如发电厂、燃气槽、通信设施等。接下来是无人机对地面剩余火力进行压制,之后攻击直升机带着运输直升机,开始进行登陆,可能在滩头前,也可能在滩头守备部队的后面。当滩头的残余力量几乎被歼灭之后,才会出现我们一般看到的气垫登陆艇。
还有一点,针对解放军的航母已到达台湾东岸的情况,台军搞“战力防护”。但各个机场刚开始准备机堡重新建设,也就是说现在的机堡抗战能力是不足的,而且还没有门。在目前使用无人机攻击的情况下,没有门就等于敞开大门,可能随时都会遭受攻击。
所以说,美军为赖清德设定的模式就是打一场“代理人战争”,借此消耗解放军。但是这场战争只会让台湾变成一个“绞肉机”,实际上不会有任何真正防御的成果。
环球时报:在“汉光”军演前,赖清德再次提出增加防务预算,还把7月定为所谓的“团结月”。你认为赖清德的真正目的何在?
吕礼诗:赖清德最主要的目的跟军事无关,他是想压制台湾岛内的反对意见,也就是以“团结”为名,压制国民党和民众党,希望能够在“大罢免”的过程中,让国民党“立委”被罢免数量达到最大化。现在赖清德基本上被绑手绑脚,没有办法推行“赖17条”种种措施。
防务预算挤压其他领域
环球时报:赖清德主张增加防务预算以迎合美国。但买了这么多美国武器,台湾得到了什么?
吕礼诗:台湾得到什么?得到“战争”而已啊。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到2020年之前,美国卖给台湾的装备比较多,如战机、军舰或M1A2T坦克等。近几年美国提供的装备以单兵为主,如“标枪”“毒刺”或“爱国者”导弹等。美国还提供给台湾一些机枪或弹药、防弹背心,都是品质堪忧,发霉、潮湿,或储存状况不当。可以看出,美国只想让台湾卷入战争,去当炮灰而已。
美国卖给台湾的武器基本是二线装备。比如M1A2T坦克是专门给台湾的版本,它到底缩减了哪些性能,其实我们不知道。再比如“阿帕奇”攻击直升机,很多性能跟美军不一样。台湾海军也是如此。一句话,台湾跟美国买那么多武器,最后买来的就是“心酸与空虚”,武器性能不如别人,可是价格比别人贵。
环球时报:民进党一直在宣称防卫预算要达到GDP的3%以上。这会对台湾造成怎样的冲击?
吕礼诗:预算就是一块大饼,军事预算分配多,其他的就会相对受到挤压,包括台湾社会的发展、学生的教育、对中低收入户的照顾以及医疗等等。目前台湾的防务还没有达到GDP的3%,一旦到了3%甚至5%,上述方面受到的挤压就会很大了。
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可以发现,当初很喜欢跟美国一起发展所谓“联合威慑”的国家,包括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政权全部都被轮替了。为什么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赢得大选?因为他重民生,不像前任莫里森专门发展“奥库斯”,穷兵黩武。
再说台湾,自身的工业水准其实有限,只靠晶圆代工,并不能撑起全方位的防务。防务预算占GDP比重增高,只是让美国军工复合体得利,却没有办法妥善照顾自己的民众。
大陆被绿媒“污名化”
环球时报:台湾实行一年兵役制已经一年多。你认为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当兵?
吕礼诗: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讲,他们认为当兵是在浪费生命,学不到什么有用的知识。很多人一开始可能还有憧憬,但到了部队后发现所做的都是跟作战训练任务无关的杂事,不是打扫清洁,就是割草,不然就是刷油漆、装点营舍。以前,台湾年轻人不愿意当兵,这方面原因所占的比例比较大。
现在赖清德不断在各方面挑衅大陆,摆出似乎“不惜一战”的架势,战争的可能性升高。谁愿意将自己的宝贵生命寄望在一个儿子和孙子都不在台湾的岛内领导人身上呢?
此外,我们也能看到,非常多的民进党政治人物每天搞“抗中保台”,但他们自己或家人以前可能都在大陆赚钱。在大陆赚钱本身很正常,两岸本来就应该多往来,但“吃饭砸锅”这件事情就很奇怪。台湾年轻人对于这些事情其实都是了解的,所以不愿意当牺牲品或者“炮灰”。
环球时报:赖清德在“团结十讲”中渲染“大陆军事威胁”,这种论调向岛内民众传递什么信号?
吕礼诗:解放军的发展讲求“攻防兼备”,赖清德利用所掌握的绿媒,专门污名化这个“攻”。但从军事专业的角度来讲,攻击本身就是最好的防御。更主要的是,解放军的准备跟其他地区的军队一样,即当自身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要确保不被其他地区觊觎。从历史上看,中国没有像霸权国家那样到处建立殖民地,解放军要进行的是“国土防卫”,而国土防卫需要战略纵深。所以我们现在能看到解放军军机或军舰频繁进出或超越第一岛链,辽宁舰和山东舰在第二岛链甚至岛链外进行演习,但解放军并没有对其他地区进行威胁或恫吓。
环球时报:能否谈谈你去年在珠海航展现场的感受?
吕礼诗:我的感受很直接,就是“我们中国强起来了”,结果回到台湾被骂了。这句话不是很主观的看法,我当时看到“空中四剑客”,还有红旗-19、空警-500等,大部分人可能看热闹,我看到的是解放军的体系化建军。
大陆的发展是“比对手快两手”。之前有人声称解放军多年没有作战,军事装备从来没实战使用过,“根本不堪一击”。现在为什么不讲了?因为大家从印巴冲突中看到,解放军不是第一线的装备,却赢了欧洲一线的战机以及防空飞弹,实力得到更多印证。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国家想从大陆采购武器。
这就是我讲的“我们中国强起来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其他地区会产生各种威胁,解放军要确保的一是现有的经济发展,二是“一点都不可以少”,也就是对于国土的保卫寸土不让。
环球时报:这次“汉光”军演显示民进党当局在大规模备战。你认为两岸如何能不发展到这一地步,转向避战呢?
吕礼诗:要先促进交流。以前无论是大陆游客还是学生,都让能够两岸增进了解。但自从2016年蔡英文上台以来,两岸交流基本中断。近10年来,两岸在信息上基本上是不通的,这也是为什么“馆长”到大陆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对于大陆的进步,民进党一直通过各种媒体进行丑化,让台湾老百姓以为大陆非常落后。“馆长”到大陆第一件事情就是查看厕所,发现有门。他还注意到大陆人吃饭都是排队,很文明,让台湾人了解了大陆的真实情况。
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况是,大陆有交流的意愿,之前提出上海和福建市民可以赴台进行团队游,但是都没实施。因为民进党真正想做的,是让台旅会和海旅会“小两会”坐下来谈,造成一种“即使不承认‘九二共识’,也可以跟大陆平起平坐”的印象。大陆也非常了解赖清德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与此同时,赖清德也不敢开放,因为台湾人了解大陆更多,只会戳破民进党之前的各种谎言。▲(环球时报记者 吴 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