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区沿着流域看变化: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黄思明、孙颖、佘其军)在太湖港街道新凤社区,荆州荆千红果蔬产销合作社负责人余佩华,正忙着打理她的新生意——水果甜品。她把新鲜的水果切块,放在冰镇桶里,再把早已制好的冰粉、甜水一一摆出来,做成一份份水果捞、冰粉、果蔬小丸子……“这些水果,都是自家园子里种的,一天能买100多份!”
2018年,新凤社区对水域和土地开展整治,还流转土地20亩。余佩华和父母一起从重庆来到这里投资,开展草莓、火龙果等特色种植,产品自产自销。“一部分批发给两湖市场,一部分供客人采摘、团购。”余佩华说,现在一年收入能有20多万元。

农业种植业是新凤社区的主要产业。港中渠和港北渠共有12条支渠在新凤社区境内,这些年,社区通过关停小养殖场、生态疏浚、服务大项目落户等方式不断治理环境、升级产业,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双赢。

在新凤社区罗台队,两个巨大的紫蓝色罐体被运送进来,该社区党委委员汪家权说,这是社区新引进的微动力设施,未来,社区里的生活污水通过微动力设施收集处理,就能变成一汪清水流入附近沟渠,成为灌溉用水。今年,社区要建成两处这样的微动力设施,明年还要再建一处,让社区生活污水能全收集、全处理、再循环。

“这一片种的是中药材,这一片都是高科技试验田。”手指着产业规划图,汪家权兴奋地介绍,长江大学科技园、荆州农业科学院科研试验基地搬迁、崖州湾国家实验室荆州粮油作物试验基地等大项目都落户在社区。

走进荆州农业科学院科研试验基地搬迁项目现场,整齐排列着一块块规整的小方块田,每块田垄笔直、边界分明,宛如精心绘制的棋盘。“现在已完成了田地平整工作。”汪家权说,为了迎接荆州农业科学院科研试验基地落户,社区还完善了农田配套升级措施,开展沟渠硬化,新建3000多米道路,铺设田下管网,装上灌溉喷淋系统,未来还要在附近建泵站,助力试验田形成小田试种,大田推广模式,带动农业产业升级。
“我们都盼着大项目来!”在农田里,正在打理玉米苗的村民说,“现在环境好了,路修通了,水也清了,大项目来了,以后我们不仅能在家门口打工赚钱,还能跟着专家学新技术,从‘靠天吃饭’到‘靠科技吃饭’,生活是越过越好了。”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