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南京老门东,从寂寂无名到热门历史文化街区

2025-04-26 12:50:00     阅读量:0

大皖新闻讯 作为六朝古都,江苏省南京市历史文化遗存极其丰富厚重,夫子庙、明城墙、明孝陵等闻名遐迩,夫子庙旁的南京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近年来也不断升温。日前,大皖新闻记者和参加“长三角遇上大湾区”采访活动的同行一起,对老门东进行了仔细探访。

老门东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明城墙的中华门以东,故称“门东”,是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曾是南京商业及居住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2010年 ,南京市政府开始整修老门东街区,当时,老门东一带街区杂乱,旧屋破烂。为了重现老城南的繁华旧景,南京市按照传统样式、古建工艺,并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整修、改造、重建老门东街区,整修后的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包括蒋百万故居、C2地块、D4地块、三条营地块、箍桶巷步行街区、明城墙内侧江宁路至张家衙段,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

2013年9月29日,修缮后的街区正式对外开放。 老门东街区有7条老街巷以“非”字形布局,左右两边的有6条窄巷。主要景点有门东牌坊、明城墙、剪子巷、箍桶巷、三条营、积善里等。 形成民居酒店、精致餐饮、精品零售、休闲娱乐 、艺文展演等多业态融合,让“古韵味”与“新文化”并存、“文艺范”和“烟火气”共生的特点。

记者采访得知,2011年底,老门东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复兴工作正式启动。经过调研,通过分类梳理、评价、定位各类历史文化资源,按照上位规划要求对整体肌理、文物、传统老建筑、传统街巷、老树、古井等历史遗存进行了定点定位保护。以箍桶巷作为门东示范片区试点实施,逐步展开试点,从点、线、面几个方面改造建设。

老门东历史街区保留历史建筑34处,恢复原有的青石板、青砖路,修缮了省文保单位蒋寿山故居、傅善祥故居、上江考棚等重要历史文化点,复建了骏惠书屋、问渠茶馆等代表秦淮市井文化特色的古建筑,还在三条营、边营等街巷修复修建了古民居院落群,同时复原开放芥子园、惜抱轩,老门东街区已成为具有“南京记忆”内涵的旅游目的地。自2013年9月29日对外开放至今,老门东累计接待游客超1.3亿人次,其中,2024年接待游客量超2000万人次。2023年3月,门东街区作为特色街区之一,成功入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街区在保护传承好文化原真性的同时,充分凸显文化展示、艺术创作、旅游观光、休闲体验等功能,涵盖民居酒店、精致餐饮、精品零售、休闲娱乐、艺文展演、民俗工艺、设计师工作室等业态类别,现引进商户近180家,有国内知名书法大师云集的“金陵美术馆、南京书画院”;展现戏剧魅力的“德云社”“开心麻花”“南京越剧博物馆”;展现老字号传承创新活力的“片仔癀博物馆”;中国最美书店“先锋书店”、民居改造典范“花迹酒店”、园林式酒店“颐和·芥子园”及沉浸式国风餐厅“金陵梦华”、“南京设计廊”、“图益”等特色文旅商店,营造业态多样性、旅游体验性、文化表演性、商业展示性的历史街区氛围。

街区先后组织了多届秦淮灯会、中国街舞联赛(南京站)、门东运动嘉年华、门东时尚之夜、南京文化艺术节·门东艺术季等一批有影响力、有引爆点的主题活动,累计组织各类文化展览、商业及公益活动超千场,并通过各种媒体及社交媒体平台,分享街区动态、推广街区文化,将老门东街区提升成为南京城市品牌的文化名片。

记者探访的时候是晚上,虽不是节假日,可是老门东街区的游客络绎不绝,景区内有歌手现场演唱,动听的音乐在上空徘徊。有剪纸艺人现场为游客量身创作,几位外国友人一边等待作品的完成,一边兴致勃勃地观看剪纸过程。很多人拍照、打卡,品尝购买各种美食。

大皖新闻记者 吴永泉 摄影报道

编辑 王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