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圈粉”全球客商,精彩未完待续

珠江之畔,开放之风拂面而来。近日,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线下展在广州闭幕,到会境外采购商人数和现场意向出口成交等多项指标刷新历史纪录。截至5月4日,共有来自219个国家和地区的28.89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较去年春季同期举行的第135届广交会同比增长17.3%;现场意向出口成交254.4亿美元,同比增长3%。
1956年,面对重重封锁,急需打开突破口的新中国在岭南大地率先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户,这就是广交会的前身——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这么多年来,广交会历经风雨洗礼,始终未曾间断。如今,全球客商继续用真金白银为中国制造买单,再次有力证明,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同行者”和中外友好交流的“促进者”,就能共享中国开放发展机遇。
“同行者”不虚此行。从可“十分钟完成安装”的集成房屋,到具有租赁功能的储能产品,再到用AI设计赋能“心价比”的智能家居,广交会的展台上,中国制造正在从“性价比”向“质价比”跃升。尤其是,首次设立的服务机器人专区火爆“出圈”,46家国内领先的机器人企业展出60个细分领域的500多种机器人,企业日均接待客户超300人次。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的今天,这里依然诚意满满,欢迎搭乘发展的快车。
“促进者”越来越多。本届广交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采购商18.75万人、同比增长17.4%,占比达64.9%。与此同时,共有140家工商机构组团参会,同比增长17.6%;头部跨国采购企业达376家,创历史新高。这不仅是全球工商界对中国经济信心的“投票”,更是对中国制造的肯定。正如美籍参展商、CAT全球品牌许可商OFC国际销售负责人克里斯所说,广交会就是“世界的橱窗”,因为世界各地的商家都在这里销售他们的产品。
还有个细节值得回味。展会期间,位于广交会展馆A区的麦当劳成为全球瞬时销量最高的麦当劳门店之一。“中国第一展”的泼天流量,在这家小小的门店具象化了。令人赞叹的是麦当劳中国供应链高度本土化,内蒙古的土豆、广东的生菜、河北的番茄、福建的鸡肉等已构建起麦当劳中国约90%的食材网络。这生动诠释着全球化产业链的韧性——中国以超大规模市场、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将企业紧紧连接,妄想“筑墙设垒”,与中国“脱钩断链”无异于痴人说梦。
本届广交会线下展虽已闭幕,但数字化为展会线上扩容。广交会推出面向采购商和供应商的两个版本App,功能进一步优化,实现从行程规划到客户复盘全链路数字化,365天贸易配对持续激活潜在合作。可以说,一路走来,广交会从最早的初级工业品和农产品,到各类小家电、纺织品,再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产品,中国制造不断“智”变,“圈粉”全球客商,将持续为全球贸易增长注入更多稳定性力量。
云山之下,共赢之声悠扬回荡。一次次沟通,一场场签约,已如涓涓细流汇聚成人类共同发展的浩荡江河。广交会,精彩未完待续!(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子房先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