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网购“售后理赔”藏陷阱,北京警方曝光最新诈骗引流手段

2025-07-13 03:09:00     阅读量:0

新京报讯(记者张静姝)近日,北京市反诈中心紧急曝光一类新型网购诈骗手段,诈骗分子通过开设网店故意发错货或寄送劣质商品,再以“售后补偿”为诱饵引流,诱导消费者脱离官方平台私下交易,最终实施诈骗。此类骗局已在多平台出现,发案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警方提醒广大消费者提高警惕。

近期,多名消费者遭遇“货不对板”后陷入诈骗陷阱。事主李先生在某平台购买积木玩具,收到的却是一包小苏打。联系店铺客服后,对方让其扫描快递盒内的售后二维码,脱离平台进入私下聊天界面。客服以“看短剧做任务可补发货物并赚钱”为由,引诱李先生进群参与。初期小额充值均能领到佣金,随着投入加大,客服又以“操作失误”“账号冻结”等借口要求转账解冻,李先生最终被骗数万元。

无独有偶,王女士在直播间花20余元购买名牌洗衣液,收到的却是杂牌小包装产品。客服先是卑微恳求不要投诉,引导其添加微信后全额退款,还以“好评返利”给予价款一倍的补偿,逐步获取信任。随后客服推荐“投资黄金任务”,宣称“投500返600,多投多返”,王女士基于前期信任投入5万元,最终血本无归。

除利益诱惑外,诈骗分子还会使用威胁恐吓手段。张女士网购近一米高的电扇,收到的却是手持小风扇。客服提出“退款+额外赔偿”,要求其下载软件刷单。过程中,客服以“操作失误致店铺账号冻结”为由,要求转账8.6万元解冻,否则“起诉追责”“影响家人征信”。张女士虽因警方及时拦截未造成重大损失,但已深陷恐慌。

北京市反诈中心分析,此类骗局具有明确套路 ,诈骗分子先通过个人工商户资质在抖音、快手、淘宝等平台开设网店,售卖U盘、小风扇、大米等日常商品;随后故意发错货或寄劣质品,等待消费者投诉;接着以“售后理赔”为由,引导消费者扫描私人二维码、添加微信,脱离平台监管;最后通过“刷单返利”“投资盈利”等利诱手段,或“账号冻结”“法律追责”等恐吓方式,诱骗大额转账。

北京警方郑重提醒,正规商家售后理赔绝不会要求消费者“先转账、做任务、下载陌生软件”。消费者购物维权需坚守“四不”原则:不脱离官方平台私下沟通,拒绝添加私人微信或扫描不明二维码;不轻易相信高额赔偿承诺,警惕“好评返利”“投资高返”等诱惑;不随意下载非官方软件,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和财产风险;不向陌生账户转账汇款,遇“账号冻结”“法律追责”等说辞立即报警。

同时,警方呼吁各电商及社交平台加强店铺监管,在客服界面显著标注防诈提示,共同筑牢网络消费安全防线。如遇疑似诈骗,可立即拨打110报警。

编辑 刘倩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