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食堂吃出“家”的味道
家就在学校对面,但河南省郑州高新区创新大道小学一(2)班小朋友赵恩泽,这学期还是选择了中午在学校就餐。
“孩子上学期没让在学校就餐,都嘟囔了好久了!”4月11日中午,赵恩泽的妈妈李婉到校陪餐后向记者表示,“学校做的饭菜确实比我做的好吃!师生共餐,一锅饭、一张桌,食谱搭配健康又营养,厨房管理规范,我非常放心!”
“我们高新区校园美好午餐工程于2020年春季启动,经过5年来不断提升完善,走出了一条制度引领、智慧赋能、协同共治的实践路径。家长满意度从一开始的80%,去年提升至99.2%。‘舌尖安全’已逐渐成为高新区家长放心的‘民生名片’!”采访中,郑州高新区教育文化体育部党委副书记刘荣刚向记者介绍。
要让家长放心,首先要做到全过程透明。
“全区132所学校食堂全部建成‘互联网+明厨亮灶’平台,后厨实况向家长、社会24小时开放,通过构建透明厨房、数据厨房、可视厨房三级递进体系,让后厨操作从‘幕后’走到‘台前’,形成家校社协同共治新格局。”该区校园食品安全工作专员王志文打开手机,并通过平台向记者现场演示。
该区坚持实施公开采购、公开食谱、公开加工过程“三公开”,智慧赋能,建成教育部门、银行和第三方智慧监管平台共同合作监管的“高新区阳光后勤智慧食堂管理系统”运行平台,构建起“源头可溯—过程可控—风险可防”的全链条监管体系,有力实现了食堂成本、利润比例的科学控制,坚决遏制高利润和舌尖上的腐败,有效提高了餐饮品质。
在食材供应商的选择上,该区面向社会公开遴选了10家全品类食材企业,并建立“末位淘汰”退出机制,其余9家随机分成三组,对应服务三个片区学校。学校经过对比,从所在片区3家食材供应商中选择一家,每个月动态调整一次。“这样,餐饮食材供应商之间也就有了竞争关系,服务不好就可能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同时最大程度规避廉政风险。餐饮管理公司的选择也是如此。”刘荣刚介绍。
为确保学生吃得科学、吃得营养,该区统一制定《高新区中小学生营养配餐指南》,会同餐饮公司高级营养师,从安全、营养、健康、学生爱好等因素综合考虑,研究制定个性化餐谱,并由郑州市中心医院高级营养师审核把关。
目前,全区学校都成立了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膳食监督家委会成员定期走进学校食堂,有时是“突击检查”,从食材采购、查验、贮存、加工制作、营养品质与菜量等关键环节实施监督,反馈评价纳入对食堂的管理流程,查漏补缺、提升食品安全与质量。每天,校长、家长代表陪餐,教师与学生同吃一锅饭,更是确保能及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
“我们反映的问题,学校食堂很快就能落实反馈。”通过参与监督,高新区行知小学膳食监督家委会成员于瑞娜感受到这一机制的“顺畅”,“二、三年级孩子正处于换牙期,有家长和孩子提出鸭腿不好咀嚼,与食堂沟通后立即就对食谱进行了调整。”
“拥抱监督检查”,在该区实验幼儿园、创新大道小学、科学大道第三小学等学校采访时,校长们对该区美好午餐工程的监督管理机制强烈“点赞”——“从单向监督到双向奔赴,让监督可视化,让信任有了温度”。
“不光学校、家长会突击检查,我也经常会突击检查!”中标餐饮公司小学项目负责人张钰表示,“食品安全大于天,自己也是学生家长,我们和学校、家长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不仅要让孩子吃得饱、吃得安全,更要吃得好、吃得健康!”
在复新实验中学,“五行”药膳馒头和“四季养生药茶”颇受学生欢迎。学校结合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将食育食养文化有效融入食安治理,引入中医的药食同源理念,把餐厅命名为“同源餐厅”,结合时令特点和青少年体质,全面启动“四季养生食谱”和“四季养生药茶”工作。
“学校将中医药文化创新融入食谱,我们家长特别赞同!孩子特别喜欢学校的养生药茶,一天两大杯,对身体确实很有帮助。”郑州高新区复新实验中学学生家长时卫校告诉记者,他的儿子入校时身高一米五,现在八年级,已经一米七五。
根据该区2024年群众满意度调查,辖区学校食品安全满意度达99.2%,全区教育综合满意度达93.8%,家校矛盾投诉量同比下降51%。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在学校就餐。
“这份用安全底线托举的和谐答卷,正转化为万千家庭触手可及的教育获得感。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多元共治的核心理念,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我们工作的最高标准,让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每一步都踏响群众的幸福节拍!”高新区教育文化体育部党委书记、部长田鸿鹏表示。
《中国教育报》2025年04月26日 第03版
作者:本报记者 张利军 通讯员 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