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当国粹遇上国宝:京剧《皿方罍》讲述文物回家之路

2025-04-25 09:40:00     阅读量:0

新华社长沙4月25日电(记者张格、薛宇舸)“对待文物,有人以金钱表达珍爱,有人以生命倾心守护”“一世世、一代代、思之念之的有心人,呼之唤之、寻之觅之、守之护之,直至国宝归来、身首合一、雍雍穆穆、再无颠沛伤别离”……

4月23日晚,湖南长沙,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新编京剧《皿方罍》的正式首演圆满落幕。在恢弘的舞台呈现和演员们行云流水的演绎中,国宝级文物皿方罍器身在流失海外近百年后重回故土的曲折故事,令现场观众为之动容。

4月23日,演员在湖南大剧院演出新编京剧《皿方罍》。 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纱幕投影中,大幕开启,来自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的演员们,将“国宝回家”的故事娓娓道来——

20世纪20年代,出土于湖南的商代青铜器皿方罍因种种原因盖身分离,器盖留在国内,器身流失海外。

1992年至2014年间,漂泊海外的皿方罍器身三度现世。经过文博工作者等多方力量的奔走努力,这件被誉为“方罍之王”的文物,终于在2014年历经艰苦谈判后,得以“盖身合一、完罍归湘”。

惊现、难圆、再现、洽购、宴客、梦圆……京剧《皿方罍》在六幕演绎中,还穿插商代先民铸造、迁徙、埋藏皿方罍的场景,彰显出这件青铜重器所承载的三千多年深厚文明。

4月23日,演员在湖南大剧院演出新编京剧《皿方罍》。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当国粹遇上国宝,当戏曲遇上科技,能产生怎样的奇妙融合?独具匠心的舞美设计、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以及既传统又时尚的音乐创作,《皿方罍》的大胆尝试让观众眼前一亮。

《皿方罍》主演、一级演员张璇介绍,为了让观众获得置身文物展陈空间的沉浸式体验感,舞台被打造为博物馆展厅式的立方体;为了营造历史的厚重感,演出使用青铜绿作为主色调。

“在音乐方面,既保留了传统京剧音乐的特点,又创新融入湖南民歌、花鼓戏等地方音乐元素,以及对古琴、编钟、玉磬等多种传统乐器的运用。”张璇说。

伴随动人心弦的京剧唱腔,皿方罍上的云雷纹、兽面纹、凤鸟纹等纹饰图案,以及铭文、拓片等细节,借裸眼3D等技术扑面而来。

4月23日,演员在湖南大剧院演出新编京剧《皿方罍》。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皿方罍回归的意义,不仅是其身首合一本身,还书写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伟大史诗。”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副主任葛倩倩介绍,《皿方罍》是该中心创作的第一部当代题材剧目,也是用京剧呈现现实题材的一次尝试。

“皿方罍在三千多年前的铸造、迁徙等历史性内容,给予我们足够的空间来展示京剧的艺术特色。而当代拍卖、洽购等内容,为我们用京剧讲好当代故事、弘扬时代精神提供了机会。”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主任王晓林说。

演出结束时,不少观众早已热泪盈眶。“京剧和文物故事相结合,加上现场炫酷的多媒体技术,我被无数守护者的赤诚之心打动,也深切体会到历史的厚重。我打算预约湖南博物院的门票,再近距离看看这件承载千年文明与家国情怀的国之瑰宝。”观众李女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