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河南邓州市老辈儿传下来的传说故事

2025-07-02 06:42:00     阅读量:0

#河南#​ #河南头条#​ #邓州#​ #邓州头条#​ 咱们聊聊邓州那些老辈子传下来的故事,像街坊邻居唠嗑一样,有啥说啥,不添油加醋,也不绕弯子。

1. 覆釜山:雾里藏龙,仙踪处处

邓州西北四十里外有座山,远看像口倒扣的大铁锅,老辈人就叫它“覆釜山”。这山还有个怪脾气——早晚爱吐雾,云雾缠在半山腰,山顶若隐若现,所以当地人又管它叫“吐雾山”。


关于这山,故事可不少。最玄乎的是“二郎担山赶太阳”:古时候天上十个太阳烤得大地冒烟,二郎神奉命来收拾。他挑起两座大山就追,压住了七个太阳,剩下俩躲进伏牛山尾巴。二郎神一怒之下把肩上的山往那儿一撂——这两座山,就是如今的覆釜山和先主山。赶路时他抖落一身灰,堆成了鳌峰山;蹬脚甩泥,又成了踢脚山。


唐代大诗人王维和钱起都来过这儿,还留下诗句。山脚下早年有座庙,香火旺得很,可惜现在只剩传说了。


2. 福胜寺塔:包公的“乌龙”与地宫奇宝

邓州有句老话:“邓州有座塔,离天一丈八”,说的就是福胜寺塔。这塔北宋天圣十年(1032年)就立着了,原先13层,现在剩7层,但36米高,杵那儿还是威风凛凛。


民间最爱传的是包公故事:说他年轻时在邓州当官,除了个祸害人的鳖精,又怕“船地”邓州漂走,就修塔镇住“海眼”。塔底还放俩金鸭子,水一涨就叫唤。不过较真起来,包拯那年头还在老家读书呢,压根没来过邓州。


但1988年修塔时真挖出宝了!塔下地宫里躺着金棺银椁、佛牙舍利,尤其一个银壶刻着“天圣十年造”——正应了建塔年份。老百姓说的“镇塔宝贝”,倒也不算全虚。


3. 庞振坤智斗仙姑:泥巴揭穿“吃鬼”戏

清朝乾隆年间,邓州出了个神童庞振坤。村里有个刘仙姑,专搞“捉鬼吃鬼”的把戏骗钱。有一回她装模作样从树洞掏个“黑面鬼”吞下,唬得众人直愣。


庞振坤偏不信邪。他夜里翻墙蹲点,发现仙姑关起门啃鸡腿,还往麦垛藏糖面捏的假鬼。第二天仙姑“捉鬼”时,庞振坤偷换成臭泥人。仙姑当众吞下,噎得翻白眼又不敢吐。


这娃长大后真当了官(广西岑溪知县),为官清贫,回乡时只有“一箱书一卷被”,人称“中州阿凡提”。


4. “刁不投七”:两条河的千年错过

邓州城南有刁河,城北有湍河(俗称七里河),两河最近处只隔二里地,可刁河硬是扭头南下投了白河,死活不跟湍河汇合。老人说,这是段“伤心河”。


相传古时黄河边有对苦命鸳鸯——柳生和黄莺小姐。两人相恋被拆散,柳生被打死扔黄河,黄莺泣血而亡。死后他们化成比翼鸟,却被天神罚作两条河,永世相望不相聚。湍河是黄莺,刁河是柳生,那句“愿为江水,与君相逢”,成了地理上的遗憾。


5. 扑塌冢:公主坟?神碗坟?

龙堰乡庞营村西头有个大土冢,本地人叫它“扑塌冢”。这名儿咋来的?传说分两派:

公主版:汉朝公主出巡病死邓州,百姓怜惜,年年添土祭拜,小坟包渐渐堆成大山丘。

神碗版:荒年时,一孝女用神碗救活病母。恶财主抢碗暴毙,碗碎埋此地,百姓填土护碗,又成巨冢。


因土冢不断“长大”占地,乡人请风水先生想法子。先生说村名“庞营”谐音“庞茔”(大坟),不吉利,遂改名“扑塌冢”(喻意坟塌停长)。1987年考古队一挖,发现是东汉平民墓群,压根没公主影儿。


6. 月牙池:八仙汗滴?知州挖塘!

邓州西南城墙角有个月牙形水池,传说是八仙之首铁拐李的汗珠子变的——他见民工修城辛苦,撒把土变城墙,抖抖布袋余土成山坳,汗滴“吧嗒”一落,砸出个月牙坑。


其实地方志记得明白:明嘉靖四年(1525年),知州张仙带百姓挖了这池,引水灌菜园三百亩。池子弯弯像月牙,故得名。后来文人附会八仙故事,反倒让水池多了仙气。


邓州的传说就像村口那棵老槐树,根扎在黄土里,枝丫却伸向神仙精怪。有人听一乐,有人品出点老理儿——真真假假不打紧,能让人念叨几百年的故事,早和这片地分不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