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系列解读之三 政策赋能助力民企技改升级

2025-05-13 09:19:00     阅读量:0

□本报记者 孙铭阳

民营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占据关键地位。为助力民营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与数字化转型实现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近日,记者采访了省工信厅相关工作人员,深入了解相关支持政策。

省工信厅规划与投资处工作人员介绍,在推动民营企业技术改造方面,省工信厅打出一套有力的政策“组合拳”,围绕“有投资就有补助”“水平高就有奖励”两个维度发力。

在“有投资就有补助”方面,政策展现出全覆盖、先期拨付、省市县合力的特点。只要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且纳入统计范围的技术改造项目,均可享受政策支持。省级财政对制造业技改项目,按项目入统时设备软件的计划投资给予3.5%左右的事前投资贴息,2亿元以下项目按12个月贴息、最高800万元,2亿元以上项目按24个月贴息、最高2500万元。2024年,对于设备和软件投资3000万元以上或设备和软件投资占总投资70%以上的“智改数转”项目给予翻倍补助;2024年4月份之后通过设备更新实现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安全化升级的技术改造项目,补助追加到设备软件投资额的10%,最高1000万元,且翻倍和追加的补助都在建设期间拨付给企业。这一政策极大地减轻了民营企业在技术改造过程中的资金压力,使企业能更从容地投入到设备更新与技术升级中。

在“水平高就有奖励”方面,省工信厅对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成效突出的给予奖励。在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领域,对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智能矿山(非煤)按设备和软件投资的10%给予奖励,数字化车间最高200万元、智能工厂和智能矿山最高1000万元;绿色化改造方面,对工业企业实施节能降碳绿色化改造实现一定节能量或减碳量的,给予100万元奖励,其中制造业企业年综合能耗须达5000吨标准煤以上,实现年节能量1000吨标准煤以上或减少碳排放2500吨以上,非制造业企业综合能耗须达15000吨标准煤以上,实现年节能量3000吨标准煤以上或减少碳排放7500吨以上。这些奖励措施激励民营企业不断提升改造水平,追求更高质量的发展。

省工信厅信发处工作人员介绍,在推动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省工信厅也积极作为。《黑龙江省制造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2025年工作要点》明确了一系列重点任务。开展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分类分级,全面摸清企业数字化基础现状和转型需求,组织供需精准对接活动,并完成数字化转型评估诊断,帮助民营企业找准转型方向;培育推广数字化应用场景典型案例,通过树立行业标杆,让民营企业能够借鉴成功经验,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引育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引入国家级双跨平台,推动建设省级双跨平台,为民营企业搭建更广阔的数字化发展平台;开展数智赋能系列专项行动,包括数据要素赋能新型工业化、“人工智能+制造”等5个专项行动,全方位提升民营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为确保政策落地生效,省工信厅还强化服务保障。一方面,针对政策兑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企业提供详细的提示和建议。另一方面,省工信厅持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详细解读政策支持对象、申报程序等内容,确保民营企业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政策,享受政策红利。

当前,省工信厅正紧密围绕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断优化完善政策体系。通过建立政策效果跟踪评估机制,及时调整和改进政策,确保各项惠企政策精准直达民营企业。下一步,省工信厅将继续在技术改造、数字化转型等关键领域发力,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助力民营企业在龙江这片土地上蓬勃发展,为龙江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