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把家乡放进音符里轻轻摇晃,龙川小姑娘在文博会用方言歌……

2025-05-22 16:15:00     阅读量:0

Transparency

在文博会河源馆、龙川馆的舞台上,4名小歌者缓缓登台。当熟悉的旋律响起,她们清澈的嗓音如清泉流淌,将家乡的山川河流、风土人情娓娓道来。

客语童谣演唱现场

5月22日上午,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深圳文博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展13号馆的河源馆和12号馆的龙川馆,4名来自龙川县小学生组成的龙川县客语童谣传唱微团队首次登台亮相,现场演绎龙川客家方言歌曲,用歌声将家乡文化带到文博会舞台上。

在活动现场,杨钰菡、叶夕月、魏樱淇、郑畋四位小朋友现场分别独唱《骑竹马》《顶呱呱》《桐哩花》《记得锡自家》和合唱《崖系小客家》,通过歌声传递龙川当地的民俗风情与地域文化。

杨钰菡、叶夕月、魏樱淇、郑畋四位小朋友用歌声弘扬客家文化

其中,作品《顶呱呱》是一首旋律节奏具有传统小调韵味且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谣。歌词主要描述了家中有客人来访的情景:孩童热情好客、懂事明礼,大人通过夸赞孩子的懂事、勤劳,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其内容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反映了客家人的历史记忆、情感认同和文化传承。

龙川客语童谣创作者郑荣新介绍,这些原创客语童谣极具龙川方言风格,在校园广泛传唱后得到良好反响。如《崖系小客家》承载着浓厚的家乡文化基因,创作时希望通过作品将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现给更多人,让更多人产生共鸣。在深圳文博会举办前,龙川县客语童谣传唱微团队进行多次排练、磨合,力求以最饱满的姿态将客家方言文化带上国际舞台。

河源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龙川是南越王赵佗的“兴王之地”,是客家文化绵延千年的精神原乡,文化底蕴深厚。龙川县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龙川正以“文化+”模式激活客家文化基因,自2024年3月启动“我是小客家”原创客语童谣传唱活动以来,龙川县10所试点学校与90名推广员以“课堂+实践”模式,将客语童谣融入音乐课、校园广播及文艺演出。由本土音乐人郑荣新创作的《客语童谣作品集(一)》收录了14首作品,如《崖系小客家》《牵牛花》,以客家方言描绘乡村生活、传递孝亲美德,成为校园传唱的“必修课”。

活动前的排练现场

除了客语童谣外,文博会期间,龙川县不仅会重点推广两本客语童谣作品集,还将推出“客语童谣”系列文创产品,涵盖毛毡袋、文件袋、钥匙扣造型、笔记本、扇子、服装等,将方言文化转化为可触摸、可携带、可传播的“文化潮品”。

文 | 记者 吴奕镇 通讯员 徐丽花 曾庭豫

图| 袁文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