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科学与健康丨护好人体的“解毒中心”!世界肝炎日前夕共话肝健康

2025-07-20 18:43:00     阅读量:0

新华社北京7月20日电 题:护好人体的“解毒中心”!世界肝炎日前夕共话肝健康

新华社记者顾天成

储存能量、清除血液毒素、生产重要蛋白质……肝脏是人体的“解毒中心”。然而,病毒性肝炎可能带来肝硬化、肝癌等健康风险。

19日举办的2025年世界肝炎日宣传大会暨消除肝炎危害行动大会上,专家共议中国肝健康的守护蓝图,呼吁公众也要增强保肝护肝的自我意识。

从新生儿开始 防住病毒性肝炎

“中国现在的技术条件和卫生服务,可以覆盖保护每位新生儿不被乙肝病毒感染。”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长王宇介绍,最新采样调查显示,我国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降至0.3%,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对西太区1%的指标要求。

曾经,乙肝患者在婚恋中遇到障碍,母亲们总担心新生儿受到意外感染。如今,全国孕产妇乙肝检测率达95%以上,宝宝出生后第一时间接种疫苗,即使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也能通过“阻断”技术生下健康宝宝。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夏刚指出,我国因时因势优化完善疫苗接种策略,规范推进疫苗接种,全国新生儿甲肝、乙肝疫苗报告首剂和全程接种率多年保持在高水平。

“坚持推进消除预防母婴传播措施,我国已接近消除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目标,病毒性肝炎新发感染数大幅减少,病毒性肝炎防治成效显著。”他说。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李群表示,我国还加强国际合作,在塞拉利昂等非洲国家推广中国乙肝疫苗免疫预防经验,为全球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成功路径。

世卫组织驻华代表马丁·泰勒说,中国在肝炎防控上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将儿童乙型肝炎感染率降低99%、普及疫苗接种、将肝炎服务纳入初级保健及通过药品集采削减药品价格,这些举措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早筛早发现 有效降低肝癌死亡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行动工作方案(2021-2030年)》为消除丙肝危害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我国持续织密肝炎筛查网络。

今年4月,北京市民张女士到朝阳区某社区医院开降压药,家庭医生为她做身体检查的时候发现几项肝部指标异常。医生迅速通过肝病联合门诊,帮助张女士转诊至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中心,实现“早发现、早治疗”。

许多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开创防治工作新局面。在海南省,2024年起免费接种乙肝疫苗被纳入省级民生实事,筛查后的成年人也可以补种。当地二级以上医院对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实施“B超+肝癌三项检测”,不到一年就发现200余例早期小肝癌患者,帮助患者及时通过手术治愈。

“早期发现的意义不亚于做一例肝移植。”王宇说,扩大早筛覆盖面能显著降低肝癌死亡率。

“未来,我们将继续向两个目标、三个环节发力,即降低新发感染、降低死亡;预防感染、开展抗病毒治疗、监测早期肝癌。”王宇说。

长期治疗可及、安全 免疫屏障从自己做起

据估计,当前我国约有7500万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部分慢性乙肝患者需要规范治疗。

国家医保局通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降低抗病毒药品价格;各地积极设立肝病专科联合门诊,实现全周期预防与肝病分级管理……我国肝炎诊疗规范性、可及性持续提升,给患者带来福音。

“现在有安全高效、低耐药的药物使用,患者每月治疗费用可以不超过几百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表示,这种药物的科技及价格优势在全世界都少见。

王贵强指出,许多病人确诊乙肝后认为没有特效药,不来医院治疗。实际上治疗策略和管理理念在不断变化,长期治疗安全性目前已更有保障,所以患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专科接受规范治疗。

疫苗接种与早筛之外,科普教育对预防同样关键。专家们呼吁,公众需破除“共餐传染肝炎”等认知误区,了解乙肝通过血液、母婴等途径传播的科学知识。

“要让每个人知道,肝炎可防可治,握手拥抱不会传播病毒。”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胡鹏说。

夏刚表示,下一步,国家疾控局将积极推动消除新发感染,不断加强检测发现和规范诊疗,完善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预防和干预工作,为社会力量参与肝炎防治搭建平台等。